51乐看下载网 > 看历史 > 韩改何3:从秦楚史籍探寻韩王、何氏始祖墓

韩改何3:从秦楚史籍探寻韩王、何氏始祖墓

《史记•白起王翦列传》载:李信攻平舆,蒙恬攻寝,大破荆军。信又攻鄢郢,破之,於是引兵而西,与蒙恬会城父。荆人因随之,三日三夜不顿舍,大破李信军,入两壁,杀七都尉,秦军走。

这事在秦王政二十二年(前225年)。秦将李信率军攻打平舆(今河南平舆北),蒙恬率军攻打寝丘(今安徽临泉),李信又攻鄢郢。均是大胜。然后,李信引兵向西,准备与蒙恬在城父会合。令人没有想到的是:楚国人尾随李信大军,向西追击三天三夜,其间没有停顿,大破李信军,攻入两个军营,杀死了七名都尉,秦军大败而逃。

今天的研究者,多以鄢郢为淮阳的郢陈,也有作宜城鄢郢。对“城父”位置看法也不一致(一说为河南城父,一说为安徽城父)。还有人认为蒙恬应为蒙武。因此,对史记中的这段短文,有不同解读,对楚国人追击秦军的路线有多种说法。

不管争议结果如何,都可以肯定:楚国当时的力量仍然很强大,追击是很成功的。应该先有谋划,并作好了充分的准备。甚至存在联合韩国遗民的可能性。

这次行动对秦始皇的震动肯定很大,秦楚战争停顿了近一年时间。秦王亲自去请老将王翦,按照此前王翦的要求,征用60万大军,倾全国之力灭楚。

研究这次事件的历史细节,有助于解决争议,并破解相关历史谜团。比如,囚禁韩王、昌平君的地点,甚至包括韩王安的葬地。

《睡虎地秦简》的作者,名为“喜”。家在今天的湖北云梦,秦时属南郡。他在南郡的鄢郢任职多年,还掌管监狱,也参加过秦军对外战争。下面是有关秦简的摘录:

七年,正月甲寅,鄢令史。

十二年,四月癸丑,喜治狱鄢。

十七年,攻韩。

十九年,□□□□南郡备敬(警)。

廿年,七月甲寅,韩王居□山。

廿一年,韩王死。昌平君居其处,有死□属。

廿三年,兴,攻荆,□□守阳□死。四月,昌文君死。

注:专家多说鄢在湖北宜城,往北是襄阳,再北是南阳。南郡备警说明当地出现了动乱,三年后韩国贵族也发动了反秦叛乱。

《史记》及索隐提到了昌平君与昌文君,但极简略。只知道昌平君为楚国公子,是秦国的外戚。秦王政九年(前228),昌平君、昌文君平定了嫪毐之乱。

《史记》又曰:“新郑反,昌平君徙于郢。”“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,反秦于淮南。”

《睡虎地秦简》也记载了这两人,对《史记》有很好的增补作用:韩王死,昌平君居其处;昌文君死于抗秦之战。

《史记》对项燕死、立昌平君为楚王、反秦于淮南或江南,都不具体。人们难以肯定项燕所立的楚王是昌平君还是昌文君,也不能肯定昌平君“徙于郢”、“居于韩王死处”所指是否相同。

综合以上两种资料,有人提出了新观点:楚国追击李信大军与解救昌平君有关。

综合史记与睡虎地秦简,列出韩、楚晚期的大事记:

公元前231年(秦王政十六年九月):韩献南阳之地予秦国。

公元前230年(秦王政十七年):秦内史滕灭韩,设韩国之地为颍川郡。

公元前229年(秦王政十八年):秦南郡备警。楚国遗民又有反秦之举!

公元前228年(秦王政十九年):昌平君、昌文君平定秦国嫪毐之乱。

楚王负刍即位(楚幽王十年)。燕国谋划刺杀秦王。

公元前227年(秦王政廿年):荆轲刺秦。 四月,内史滕任秦南郡太守滕。七月,韩王安被迁到□山。

公元前226年(秦王政廿一年):秦将王贲(王翦之子)攻楚,取十余城。

李信夸口二十万大军可灭楚。王翦辞职回老家。 新郑反。韩王安死。昌平君徙於郢。昌平君居住在处死韩王的地方。

公元前225年(秦王政二十二年):秦国任命李信为大将,率二十万军队伐楚。初战告捷后,却被楚军向西追击三天三夜,秦军大败而逃。

公元前224年(始皇廿三年):秦国启用王翦,倾全国之力用六十万人伐楚。

秦军攻取郢陈以南至平舆,掳楚王负刍,昌文君死(四月)。秦王巡游至郢陈。 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,反秦於淮南。

公元前223年(楚王负刍五年):王翦、蒙武攻楚,破楚军,昌平君死,项燕遂自杀。

公元前222年,王翦遂定楚之江南地。

此前都认为《史记》中“昌平君徙于郢”是秦国派他去安抚楚国人。《睡虎地秦简》出现以后,人们才知道昌平君居住在处死韩王的地方。这两份史籍所指是否同一地点?昌平君是否也被囚禁?这个地点是否不在郢陈?

在睡虎地秦简之前或研究初期,部分研究文章存在错误,后人因袭成性导致讹误遍地。这里先作几点辨正:

(1)李信所攻鄢郢不在宜城。李信攻取的鄢郢,应在漯河郾城(湖北宜城也有古地名“郾”)。郾音偃,战国策作“鄢”。地理志曰“颍川有许、郾二县,又有傿陵县(即鄢陵县,傿音焉),故所称惑也。”上文中的城父在襄城东,为楚北境。如此,与史记相合。如果在宜城,楚军向西追击三天三夜无法成立。楚国地名随人迁移,带郢字的地名很多。

(2)囚禁韩王的地点不在郢陈。不管王贲攻楚取十余城是否包括郢陈。睡虎地秦简记载“韩王居□山”,在其前一年郢陈属楚。因此“□山”肯定不在郢陈。如果史记"昌平君徙于郢"与睡虎地秦简所记相同,则“□山”既不在秦国,也不在原韩国地盘。“□山”只可能在当时的秦之南郡,因为“郢”是楚国的特有地名。

(3)昌平君是被秦国囚禁。在同一时间段,秦简“韩王死,昌平君居其处”与《史记》“昌平君徙于郢”,应该所指相同,均在南郡的“□山”,这是囚禁要人的地点。昌平居“有死□属”,历史学者杨宽释为“有死士属”,即有敢死之士跟随或看管他。

(4)昌平君与项燕抗秦在江南。结合史记与睡虎地秦简可知,昌平君与昌文君不存在混淆的问题,昌文君死、负刍被俘,对应淮北战争,在秦廿三年四月。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在其后,二人在淮南战争中死去。后者与王翦平定楚国江南地相符。“楚人伪托项燕之名,立楚公子昌平君为楚王,反秦于淮南”的传统说法有误。掳负刍与项燕死的前后矛盾,系因秦、楚年号起止差异,以及叙述顺序、主次不同所致。

以上分析及结论,与史记、秦简都不矛盾。不像某些研究文章,无视“韩王居□山”在秦取郢陈之前的事实,甚至修改史籍来迎合自己的文章。

最后的问题是:昌平君如何回到楚国?“□山”在南郡的什么位置?

昌平君在李信大败前还囚禁在南郡,两年后被立为楚王。王翦接替李信之后的楚秦之战,楚国都是败绩。我推测:在楚国军民追击李信的那次行动中,昌平君被解救。

李信的秦军,应该是经过南阳东北,向着咸阳方向逃窜。按照《史记》李信“引兵而西,与蒙恬会城父”的记载,可以排除“南郡出现叛乱,秦军回师相救”的说法。

在被追击的情况下,李信大军渡过汉江逃至荆州或宜城的可能性很少。这样,楚人追击路线几乎都在原韩国地盘,韩国遗民势必会参与,这样会形成接力追击,其威力最大。

经过三天三夜的追击,楚军到达的地点可能在南阳之南、汉水之北,包括宜城县境的汉水东北边。这里最有可能是囚禁韩王、昌平君的地方,此前韩王已死,只解救出了昌平君。

当然,也不排除追击秦军与解救昌平君同时进行。“□山”也可能不在鄢狱,但不会离宜城太远。因为《史记》明确它在“郢”或带郢字的地方。“郢”是楚国王都或行政中心所在地,随着楚国人口的迁徙,楚国称郢或带郢字的地名多达十多个。襄阳至宜城一带有樊郢、鄢郢等,宜城的鄢郢与荆州的纪郢,范围都比较大,均可单独称郢。我推测,“□山”在宜城、襄阳、谷城某地,韩王墓可能就在襄北的韩冢一带。

考古发现的晋代韩氏迁葬地,在今天的湖北襄阳团山境内。《睡虎地秦简》所载韩王安死地"□山"有可能也在这一带,简文中的山名只能辨识右边疑似攴,目前无人能识,目前不能排除是穀山。

韩王是被秦国处死的,葬地与囚禁之地相距不会太远。襄阳市北郊有韩冢,新野南边还有地名何冢。

2009年对“韩冢”进行了考古发掘,证实它是早期韩何家族墓。与何氏族谱记载汉代人物葬在扶风郡大石桥附近相符,与何氏为韩王后裔的汉唐古籍记载相符。这里南朝时属于侨置扶风郡,今天仍有大石桥地名,与黄集镇相邻。后者对应岳麓秦简中的黄邮聚,说明这一带地名很古老。从谷城东至南阳市东北,至今仍有三处大石桥或石桥地名,应与人口迁徙有关。

有意思的是,今天的襄阳、宜城,至今仍有两处大型监狱(分别是襄北农场、邓林农场,均指劳改农场),并且都在汉水北岸。前者在襄北黄集镇,是统管两处监狱的总部所在地。它很有可能沿袭的是秦朝囚禁犯人地点。

穀山也称谷城山。“谷”是周初谷伯绥的封地,在湖北襄阳市谷城县。汉初萧何的后人,也分封在这里(汉代称筑阳,谷城东有筑口)。

根据清华简《楚居》的研究文章,《山海经》中有一处淯水误为济水。《史记》中记载,张良过济北谷城山拾黄石祠之,死后并葬之。其中的济北指济水之北,有说淯水今天称白水。如果《史记》此处的济北也是淯北之误,则与方城黄石山、谷城山相符。方城黄石山,是张良刺杀秦始皇后的藏身之地,也有张良遇黄石仙人拾履的传说,还有始建于汉文帝时期的道观。

此前,我根据《史记》中张良“堕其履、跪履之”、张释之“穇解、跪结穇”的相似性,证实了司马迁暗示张释之是张良后人,东汉《张迁碑》(全称为“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”)就明确记载张释之、张骞是张良后代。看来,司马迁的《史记》,有多处隐瞒张良行踪,但又留有暗示或可复原的线索。当然,此处可能与司马迁无关,只是济、淯相误。

西汉博望侯张骞封地在方城博望镇。这一带还有张释之、张衡、张仲景墓,他们都属于张良家族。张良葆祠谷城山的黄石,疑似寄托对韩王的哀思!目前不排除韩王囚禁或处死之地在谷城县穀山。

东汉古籍、唐朝姓氏书与墓志均记载:何姓为韩姓所改,末代韩王的子孙改姓何。

南阳东北及南面,是汉代何氏家族的居住地,也是汉代张、韩、何家族的汇合地。避难地、居住地、墓地,都在这一带。有资料记载,张仲景在南阳向何顺求教医术,韩何两族交往很紧密。

韩冢考古发掘,出土有东晋“辽西韩”墓志,在隋唐墓中出土了刻有“何”字的砚台。这与韩王信后裔的昌黎郡望相符,与“韩何一家”的传统说法相符。考古专家认为,韩冢的历史可上推到三国之前。

郧阳汉水中的韩家洲,传说有韩信(应该是韩王信)母亲墓,那里最有可能是汉初韩王信降匈奴后,其家人的避难之地。

《水经注》记载南阳市南面有东汉何进故宅。西汉末,大司空何武封地在南阳方城东北。汉代史书及敦煌汉简均表明,这一带是汉代何氏的聚居地。南阳新野城南有何冢,唐朝何弘敬墓志记载汉代何嘉迁居到新野,与族谱相符。

南朝宋孝武帝时侨置扶风郡,治所初在襄阳县,后迁治于筑口(在今湖北谷城县东)。今天所见最完整的庐江何氏族谱,记载前几代人多葬在扶风大石桥北五里。如果韩冢是韩王墓,则新野县城南边的何冢也有可能是汉代何氏墓。由此可以推定:庐江郡何氏宗谱的早期内容,是南朝时修撰的。因为这个时间段的人物最全,这是修谱时间的标志。此后人物难考,说明分支谱大多没有传承下来。

最后需要说明的是:仅仅根据考古资料,我们只能把韩冢看作晋代至隋唐时期的家族墓,与韩王墓及何氏始祖墓无法建立联系。对于新野城南的何冢,由于没有考古证据的支持,更是难以判定为汉代何氏墓。说谷城山为囚禁韩王之地,并与张良葆祠黄石相联系,均为猜想,不能当作结论。只有在辨识出秦简原字后(估计难度很大)才能确定这个山名及位置,目前还不能排除它在襄阳境内。但是,庐江何氏宗谱及相关深入研究,使我们把韩冢、何冢与南朝扶风郡、韩王以及秦楚历史细节联系了起来。由于诸多信息都吻合,以上推测有望得到证实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

始祖,韩王,史籍,史记,昌平,秦楚,公元前,秦王政,楚国,李信,韩王,昌文君,韩冢,昌平君,李信

51乐看下载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、全面的关于始祖,韩王,史籍,史记,昌平,秦楚,公元前,秦王政,楚国,李信,韩王,昌文君,韩冢,昌平君,李信内容,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始祖,韩王,史籍,史记,昌平,秦楚,公元前,秦王政,楚国,李信,韩王,昌文君,韩冢,昌平君,李信的热门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