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乐看下载网 > 看历史 > 战国时期,七雄变法都卓有成效,为什么只有秦国能统一天下?

战国时期,七雄变法都卓有成效,为什么只有秦国能统一天下?

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前403年),周天子封晋国大夫魏斯、赵籍、韩虔为诸侯,云诡波谲的战国大幕就此拉开。

为了在乱世中获得竞争优势,各国纷纷延揽人才、改革政制兵制,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轰轰烈烈的变法,推动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的历史大剧。

魏文侯变法(李悝变法)

魏文侯

在七雄中,最早变法的是魏文侯魏斯,他尊重人才、严守信义,任用李悝(李克)进行变法,制定了我国最早的成文法(《法经》六篇),开了列国变法的先河,后来各国的变法或多或少都借鉴了李悝变法的成功经验。

除了政治变法外,他还大胆启用有争议的将军吴起改革兵制,训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“特种部队”—魏武卒。凭着这支所向披靡的魔鬼部队,魏国抢占秦国黄河西岸四百多里土地设置西河郡,把秦国压制在华山以西狭长地带长达数十年。

通过这些变法活动,魏国取代了赵国,成为“三晋”的带头大哥,具备了与老牌诸侯分庭抗礼的实力,成了争雄中原的绝对新势力。

楚悼王变法(吴起变法)

吴起

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,楚国都是一等一的大国,其国土面积西达巴蜀、东至吴越,向南直达南岭,向北深入河南、江苏、山东等地,北上中原与各国争雄,是历代楚王的雄心壮志。

周安王十五年(前387年),魏文侯魏斯薨逝,魏武侯继位。这位公子爷对吴起没有他老爹那么信任,再加上魏相公叔的排挤,失意的吴起害怕被杀,迫不得已出奔楚国。

吴起一到楚国,就被楚悼王任用为相,主持变法事宜。他审明法令、裁撤冗员,取消疏远公族的特权,将节省下来的钱粮用作军费,以大力提升楚国军队的战斗力。

吴起在楚国改革虽然只持续了六年,但取得了南平百越、北却三晋、西伐秦国的辉煌战果,实现了历代楚王饮马黄河的夙愿,使楚国再次成为了令诸侯畏惧的强国。

但吴起的改革过于激进,招致了楚国贵戚大臣的怨恨,结果在楚悼王的葬礼上,吴起被楚国贵戚合谋杀死,楚国变法图强的脚步也就此戛然而止,重新回到了屈、景、昭等贵戚大族专政的状态,永远失去了与中原争雄的机会。

齐威王改革(邹忌变法)

邹忌

周安王二十三年(前379年),田齐桓公(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不是同一人)去世,子田因齐继位,是为齐威王。

齐威王绝对是田氏齐国少有的明君之一,在政治上他朝拜周天子,在诸侯中树立了尊王的好名声。在吏治上,他任用平民琴师出身的邹忌为相,打破卿大夫专权的格局,用烹杀无治理实绩的阿地大夫、重奖政绩突出的即墨大夫的雷霆手段,整治贿赂成风、弄虚作假的官场歪风,树立清正、务实的政治导向。在军事上,他重用田忌、孙膑等名将,强化军事能力,经过桂陵、马陵两次战役,把三晋老大魏国打得满地找牙,迫使魏惠王在徐州与其会盟,双方推举对方称王,齐国由此成为诸侯中的强者。

齐威王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在国都临淄稷下门外修建的,堪称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大学—“稷下学宫”。他广招天下贤士在此议政讲学,诸子百家中的很多大咖都先后在此游学,齐国也因此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,促进了 “百家争鸣”格局的形成,助推了中国古代史上最灿烂的思想大爆发,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。

秦孝公变法(商鞅变法)

商鞅

周显王八年(公元前361年),秦孝公发布变法诏书,任用商鞅主持变法,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,也拉开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序幕。

在秦孝公的绝对支持下,商鞅吸取了李悝、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、楚等国变法的经验,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,制定了一整套变法措施。他通过废除井田,从贵戚手中夺回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;通过奖励农桑,为国家积累了雄厚的粮食储备;通过设立军功爵位,打造起一支无敌于天下的虎狼之师;通过统一度量衡,建立了标准化生产体系,促进了秦国手工业、特别是军工制造水平的快速进步;通过建立县制,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,使秦国始终团结一致、奋发前行。

经过商鞅变法,束缚秦国发展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,秦国从一个边缘化的蛮夷国家,逐渐发展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,为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韩昭侯变法(申不害变法)

周显王十八年(前351年),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,在韩国实行变法。

申不害变法的第一刀就对准了侠氏、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,褫夺了他们的特权,推毁他们的城邑,没收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。其次是整饬吏治、强化考绩监督,“见功而与赏,因能而授官”,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。再次是整肃军兵,亲自担任上将军,把贵族私兵收编为国家军队,进行严苛的训练,大大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。

同时,他也十分重视农垦和手工业发展,特别是兵器制造业,有“天下之宝剑韩为众”、“天下强弓劲弩,皆自韩出”(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)的说法。

申不害相韩前后共15年,他“内修政教,外应诸侯”,推行“法”治、“术”治,限制了贵族特权、强化了君主专制、稳定了韩国政局,百姓生活渐趋富裕,史称“终申子之身,国治兵强,无侵韩者。”(《史记·老子韩非子列传》)。

赵武灵王胡服骑射

赵武灵王

在战国历史上,赵武灵王绝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,他十五岁继位的时候(前326年),赵国已经不复当初的荣耀,不但在和魏、秦、齐、楚等大国交战中屡屡败北,就连北方的林胡、楼烦等游牧民族都常常侵掠边境,而地处赵国腹地的中山国更是心腹大患,赵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。

但赵武灵王是一个天生不服输的主,他在和游牧民族战斗中发现,胡人身穿窄袖短袄,便于骑马射箭,胡骑来如飞鸟、去如绝弦,其机动性和灵活性是中原战车无法比拟的,这就是赵国常常失败的原因所在。

为了富国强兵,赵武灵王力排众议,决心在全国推行“胡服骑射”。他带头着胡服、习骑射,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、训练将士,并结合围猎活动进行实战演习,打造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骑兵部队,使赵国一改颓势,成为一等一的军事强国。

他带着这支亲自训练出来的军队,后来不但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,一举征服了林胡、楼烦等游牧民族,灭掉了心腹大患中山国,设置云中、雁门、代郡等行政区,把赵国疆域向西向北推进了上千里,直至今天的河套地区,成为名副其实“七雄”之一。

燕昭王变法(乐毅变法)

乐毅

周赧王三年(前312年),燕国人赶走了齐人树立的傀儡姬职,迎立太子姬平,是为燕昭王。

为报国恨家仇,燕昭王与百姓同甘苦,卑身厚币广求贤者。在魏国谋不到出路的乐毅应征而来,被任命为亚卿,主持燕国政事。

在燕昭王的大力支持下,乐毅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。一是明奉法,审官断,加强对官吏的审查与考核,明确实干导向。二是破除亲贵当政的弊端,推行“察能而授官”,把官爵禄位授予能力超强、有功于国之人,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。三是循法令,顺庶孽者,施及萌隶”,奖励包括贫民和奴隶在内的守法之人,建立全民守法的社会秩序。四是强化军纪军令,重视巡视训练,广泛开展战法演练,着力提升燕军战斗力。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努力,燕国实力大增,士卒甘愿效命。

公元前284年,燕昭王遣乐毅率军,联合秦、韩、赵、魏、楚五国之师进攻齐国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城邑七十余座,唯独剩下田单驻守的莒和即墨没有被占领,算是彻彻底底报了破国杀父的深仇大恨。

也是在这一年,大仇得报的燕昭王溘然长逝。因为被继位的燕惠王猜忌,乐毅被迫离开燕国,田单乘机进攻燕军,重新收回被乐毅占领的城邑,乐毅变法的成果如昙花一现般消亡殆尽。

那么,问题来了。

在战国时期,七雄都先后开展可卓有成效的变法,为什么秦国能一统天下?原因说复杂也复杂,说简单也简单,概括而言,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:

一是六国变法没有秦国彻底。商鞅变法是对秦国从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的一场全方位根本性重塑,率先在秦国废除了旧制度,顺应了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潮流。而其它六国的变法基本上只涉及一个或者几个领域,比如魏国最成功的是军事变革,但经济改革却没有跟上,导致天下无敌的“魏武卒”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,而最终消亡在群雄争霸的战争烟尘中。

二是只有秦国的变法成果得以保留。正如韩非子所言“商君死,秦法未败”,虽然商鞅被惠文王处死了,但他制定的法令却没有被废除,被后世历代秦王一体遵守,这是秦国持续发展的法治保障。但其他六国的变法,虽然也轰轰轰烈烈,但基本上都是“人亡政息”,赵武灵王、吴起、申不害、乐毅等变法莫不如此,最终结果只能是如烟花般瞬间辉煌耀眼,但很快就无影无踪了。

三是只有秦国的权力始终掌握在国王手中。自秦孝公以后,秦国大权始终没有旁落,虽然宣太后和赵姬曾经掌权,但本质上都是为自己的儿子守着权力,至于再往后的吕不韦,虽然权重一时,但依然从属于王权,当嬴政要剥夺相权的时候,他没有任何抗衡的能力。但六国却不同,特别是赵、魏、齐、楚四国,平原君、信陵君、孟尝君、春申君等所谓的“四公子”,都拥有抗衡君主的巨大政治权力,他们的存在对国家只有百害而无一利,这就是四国改革不彻底的弊端,政出多门不失败都难。

四是其它国家“小富即安”、容易满足。这个词虽然不够贴切,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,比如赵武灵王在灭了中山国之后,显然就没有了进取的雄心,转而便显出政治家最忌讳的“妇人之仁”,导致两子兄弟相残,自己饿死沙丘宫的惨剧。韩昭侯取得些许成绩之后就要修高门自夸,结果自己终究没有走出高门。说实话,赵武灵王的“胡服骑射”引领了中国军事思想上的转折性变革,但就是因为没有持续推进,做到善始善终而导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重大历史作用。

五是六国后继君王胡乱折腾。纵观七国变法,出韩、燕两国外,其它五国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和机会,但他们的王上们却喜欢折腾,没有把祖上的变法成果继承下来,再强的国力经过几代人的折腾,不散架那是不可能的,比如赵国自武灵王之后各王基本都没什么成就,虽然拥有李牧、廉颇这样的名将也枉然,长平之战的失败就是赵王折腾的结果,楚怀王就更不用提了,其它各国虽然各不相同,但从总体上来看,也大抵如此。只有秦国历代各王,战略目标始终十分明确,一代接着一代干,始终把东出中原作为基本路线,才有了秦始皇“奋六世之余烈,振长策而御宇内,吞二周而亡诸侯”的伟大成就。

总之,秦国之所以成功,得益于商鞅变法的系统彻底和历代秦王始终如一的持续进取。六国的失败,基本上都是统治者目光短浅、胡乱折腾的结果,说咎由自取一点也不为过!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

国家,诸侯,任用,秦国,中国,吴起,改革,发展,楚国,楚悼王,秦国,吴起,赵国,赵武灵王,楚国

51乐看下载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、全面的关于国家,诸侯,任用,秦国,中国,吴起,改革,发展,楚国,楚悼王,秦国,吴起,赵国,赵武灵王,楚国内容,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家,诸侯,任用,秦国,中国,吴起,改革,发展,楚国,楚悼王,秦国,吴起,赵国,赵武灵王,楚国的热门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