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乐看下载网 > 看历史 > 从孟子德治思想,看君臣及治国之道,统治者如何实现“王者天下

从孟子德治思想,看君臣及治国之道,统治者如何实现“王者天下

从孟子德治思想,看君臣及治国之道,统治者如何实现“王者天下”

玲玲历史录

2023-05-13 14:29

河南

前言

徐复观曾言:“德治的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,是对人性的信赖。”诚然,孟子的仁政德治主张亦是以性善论为根本依据。生活在民本思想勃兴的春秋时期,孔子本着人本主义精神,提出“仁”的学说,并且主张“爱人”“爱众”,强调人的主体意识。

但是在礼坏乐崩、政局动荡的时期,孔子的主要关注点是恢复周代礼乐制度和文化,因此没有对人之为人的人性观展开深入剖析,甚少谈及“性”,关于人性的观点论述仅有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”这一条。人性观念在政局更为动荡的战国时期,得到了进一步发展。

一、性善论:孟子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石

孟子在继承孔子仁爱思想的同时,从心性论的角度出发,首次提出“以心善而言性善”的人性观,赋予君主“仁心”合理性的理论依据,使道德心性化,并且提出仁政和民本思想,并将其推演至政治领域,进一步使政治道德化。

可以说,性善论是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石,因为为政者实行仁政根源于“仁心”,而人人皆具有的仁心和仁德,则是孟子性善论的主题。孟子首先通过与告子的“人禽之辨”,将人与牲畜的本质差异区分开来,从而肯定了人之为人的社会属性,确立了人在自然界中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。

在孟子看来,人和动物的存在的根本差别是人具备道德属性,拥有仁德之心,而禽兽并不具备这一社会属性,人们普遍认为,“从根本上说,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劳动,动物为了生存去适应环境,人为了生存去创造环境”。

实则,劳动只会让人类拥有多于禽兽的物质上的富足,这只是数量上的差异,并没有从最本质的方面进行区分。孟子认为,仁爱之心才是两者最根本的差别。

如若具备仁德,便可以称之为人类,假如失去仁心仁德,则与禽兽无异。因此,孟子强调人之为人,贵在具备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,贵在拥有仁心仁德。孟子的性善论将固有的心善、仁德作为主要依据

在孟子看来,“仁是统摄人的一切行为活动、思想情感的价值指向,是人人内在心所自然具有的‘不忍人之心’”,“仁”是为政者主体的内在的善心,是道德本体;义是为政者主体所肩负的“以民为本,王者天下”的历史使命和大丈夫担当。

所以身为为政者,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,做好自己,好好修为,坚守仁义礼智等美好道德品质,保存善心,扩充仁德,修身养性,将仁德道义发挥到极致,身正为范,以正导正。

因此,较之孔子,孟子更为关注人的主体发展,更加维护人的主体地位,其性善论是通过“人禽之辨”,确立人首先具备仁德的资质,并以固有的四心四端为依据,从心出发,论述仁德。

从“不忍人之心”中的“善心”,看到了为政者“不忍人之政”的可能,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政治层面,从而确立了为政者秉持仁心,实行仁政的政治哲学。

二、秉持仁心,施行仁政:孟子德治思想的主体意识之体现

如果说孔子的“为政以德”观是对为政者内在道德自觉的强调,孟子的“仁心仁政”观则在此基础上,要求为政者将道德自觉贯彻落实于“仁政”。

孟子在性善论中找到了为政者实行仁政依据的“善心”,认为为政者只有拥有自觉的仁德意识,真心为之,积极“推恩”,才能够成为仁君,称王于天下。

在孟子这里,实行仁政的前提在于为政者的主观意愿,在于为与不为。较之于孔子对为政者道德品质的关注,孟子进一步强调为政者主体道德意志的政治实践,无疑是孟子个体意识充分发展的一种反映。

在孟子看来,挟着泰山跨越北海确实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,但是,为年长者折取树枝,却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,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,而是为不为的事情,为政者治理国家亦是如此,其自身的主观意愿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
为政者只要真心想治理好国家,是完全可以治理好的,这不是能力强弱的问题,而是取决于为政者是不是发自内心想去做的问题,简言之,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好依靠于为政者自身的态度和意愿。因此,孟子认为,在施行仁政的过程中,为政者的主体道德自觉意识极其关键。

孟子认为,君主怀有仁爱之心,推恩于他人,并不足以治国理政,若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,还需把仁爱之心扩充为“不忍人之政”,即“仁政”。

仁心与仁政两者兼具,方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,进而平治天下。较之于孔子对为政者道德修养的强调,孟子旗帜鲜明地将道德与政治联系在一起,无疑是孟子个体意识高度发展的结果。

孟子认为君主如何对待臣,臣就会如何待君,君先做到尊重臣、敬重臣,臣自然尽心辅佐君主;反之,君若使臣子如“犬马”“土芥”,臣子自然视君如“国人”“寇雠”。

孟子完全摒弃了之前绝对的愚忠观、单向的臣对君绝对服从的观念,提出了旗帜鲜明的独到见解,即“投桃报李”的双向观,认为君主只有尽了君道,赋予臣以尊贵的人格尊严,臣才会尽臣道,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,以辅佐君主治国安邦。

这种以独立人格和尊严为基础的君臣观,有利于缓和君臣矛盾,在朝廷上形成和谐相处的氛围,从而促使政局更加稳固。

孟子认为君臣之间也可以发展为师友型,他列举商汤和齐桓公之例就充分表达了这一观点:商汤、齐桓公分别拜伊尹、管仲为师,从而获得了伊尹、管仲的鼎力相助,称王于天下。他还通过子思之言,再次阐释“士为王者师”的思想。

在子思看来,为政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秉承向贤臣学习的态度与其交往,不仅要自觉做到礼贤下士,尊贤使能,而且还应给予群臣人格上的尊严和平等,虚心以臣为师,谦恭求教,积极接受纳谏。君臣和谐相处,是政治清明之基,国家稳固之策

孟子赋予士人以独立的人格尊严,对权贵的藐视和对士人主体价值的肯定,这种对士人地位的高度自信较之孔子的忠君观,更为深刻地体现了独立的个体意识。

三、民贵君轻,以德服人:孟子德治思想的主体意识之实践

在君主秉持仁心,实行仁政的过程中,孟子进一步强调了君主的施政原则和基本路径,孟子认为如若君主能够不以个人利益得失为前提,始终秉持将民众放于首位的原则,坚守“民贵君轻,以德服人”的德治路径,爱民、富民、教民。

这种善心和善行往往可以达到让民众心悦诚服地接受统治的功效,这便是君主道德力量的强大魅力。民众主体地位的拔高程度,“以德服人”的民本观念,蕴含了孟子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极大程度上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,体现了孟子的主体意识的高度发展

孟子认为,君主要有仁爱之心,做到敬民、爱民和守民,将民众置于首位才是正确的为君之道,治国之基。同时孟子意识到了民众的伟大力量,认为如若国君残暴无道,民众亦可以根据民心所向,“变置”国主,改朝换代。

孟子又说:“诸侯之宝三:土地,人民,政事。”把民众置于土地和政事之间,显然是将民众作为维系两者的纽带,把土地和政事视为民众生活的载体,可见民众在孟子心中的位置是最重要的

孟子认为,君主在治国理政中,应该秉承以民为主的原则,实行仁政,爱护、体恤广大民众,使民众安居乐业,达到“民乐”,进而在民乐基础上达至“同乐”的理想社会境界。

因此,孟子通过列举与民欣赏音乐和共用猎场之例,告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,与民共享,才会赢得民众的信任、拥护和爱戴。

孟子认为君主只有心系民众,心系苍生,将民众置于首位,与民众同忧乐,用仁心行仁政,以民众苦乐作为衡量自己执政好坏的评判标准,才会使社会稳定,民众幸福,从而形成“与民同乐”的和谐氛围。

孟子生活的时代比孔子更为动荡。战国时期,诸侯争霸,政治权威失灵;战争频繁,社会秩序紊乱;礼崩乐坏,文化传承断裂;开疆扩土,聚敛民财,民众苦不堪言。

身处这样的乱世,孟子更加强调为政者的主体道德自觉意识,即狄百瑞所言:“世俗的地位必须具有深厚的道德意识,否则只会是空洞的和短暂的。”

在孟子看来,君主只有充分扩充善心,用仁义道德力量浸润民众,才会为乱世树立新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,进而平治天下。

四、王道天下:孟子德治思想的主体意识之归依

孟子首先认为,“王道天下”的提出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,亦是符合广大民众热切期盼的。

在孟子看来,齐国首先具备辽阔富饶的千里土地;其次四境之内皆能听到鸡鸣狗吠,拥有稠密的人口基数,加之当下诸多君主争夺土地、抢掠人口、发动战争、杀人成性,民众更是处于“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”的水深火热之中。

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,孟子认为,齐国具备良好的物质基础,在此基础上,如果君主能够实行王道之政,不仅符合时代的需要,亦能顺应民心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即孟子所言:“以齐王,由反手也。”

孟子认为,为政者如若能够心怀民众,忧民所忧,乐民所乐,用仁德道义治理国家,对待群臣,做到礼贤下士,尊贤使能;对待民众,做到不违农时,使民以时,倾听民意,改善民生,兼顾士、农、商、旅、民众等各个阶层。

让各行各业的民众皆能享受到福祉,无疑会使君臣、君民、臣民关系和谐融洽,会使臣民心悦诚服的归附于国家,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尽职尽责努力实现社会价值。即使是邻国的民众亦会心向往之,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般爱戴君主,从而“无敌于天下”,达到社会和谐稳定,国家繁荣昌盛的治理之效。

最后,孟子强调身为君主,要善于教化民众,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民众,以正导正,使民众真正心服,从而实现“王者天下”。

总结

在孟子看来,君主实行仁政是一件恩泽子孙后代的事情,有德行的君主必定会将自己的仁心仁德代代相传,后代亦会实现“王者天下”。孟子多次强调君主只要心无旁骛、一心一意实行仁政即可,其他的都交由上天,即“尽人事听天命”

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强调了君主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,履行好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,对“王道天下”理想社会追寻的论述中,孟子反复强调君主主体道德意识的重要性,这一创造性的观点是孟子独立人格的充分彰显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

为政者,君臣,王者,道德,仁政,孔子,德治,孟子,思想,仁德,为政者,仁政,君主,孟子,民众

51乐看下载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、全面的关于为政者,君臣,王者,道德,仁政,孔子,德治,孟子,思想,仁德,为政者,仁政,君主,孟子,民众内容,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为政者,君臣,王者,道德,仁政,孔子,德治,孟子,思想,仁德,为政者,仁政,君主,孟子,民众的热门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