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乐看下载网 > 看历史 > 世人都知负荆请罪,却不知长平之战后,蔺相如与廉颇下场实在唏嘘

世人都知负荆请罪,却不知长平之战后,蔺相如与廉颇下场实在唏嘘

前言

他曾为赵国最杰出的名将,却因一场败战不被重用,晚年又被赶尽杀绝,廉颇的一生坎坷命运令人唏嘘。这就是西周末年至战国时代赵国名将廉颇的传奇一生。

我们都知道“负荆请罪”的故事,却鲜有人知道长平之战过后,廉颇和蔺相如怎样继续着各自的人生。

一、长平败局,元气受创

公元前262年,秦国进攻赵国上党郡,双方在长平展开大决战。此役赵国大败,是赵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。

1、远交近攻,兵家必争之地

长平之战的起因,在于秦国实行“远交近攻”战略。秦国先是远交各国,暂时压制住异己。接着就近攻取邻国上党郡,以便日后东进。上党郡地处河北平原腹地,拥有肥沃的土地,又靠近赵国,对秦国来说是必争之地。双方为争夺此地展开角力。

秦国此举也是兵家争地的策略。上党郡位于河北腹地,土地肥沃,粮食产量高。且上党临近赵国,一旦为秦所有,则可形成对赵国的战略包围。此地易守难攻,秦国若占领上党,则可在此固守,以长期消耗赵国实力。且上党可作为秦国后续进攻赵国的大本营。所以上党郡对秦国极为重要。

而赵国也明白上党郡的重要性,必须与秦国争夺。赵国若占领上党,不仅可保卫国土安全,也可依托此地对秦形成战略威胁。双方互有算计,上党郡就成为两国必争之地。这也注定上党郡将成为长平大战的主战场。

2、孤城待援,两国角力

起初,上党郡是赵国的辖地。前263年,秦军攻下郡中的17座城池。上党郡郡守焦赢急忙向赵国求援。赵王见上党郡陷入困境,为表现自己仁义气概,决定出兵相助。双方就上党郡展开讨价还价。赵国希望收回上党郡,秦国则要让赵国放弃援助。最终谈判破裂,两国爆发全面战争。

上党郡郡守焦赢面对秦军来犯,城池接连沦陷,局势万分危急。他意识到仅凭上党郡自身力量难以抵抗秦国大军,恐怕全郡都会落入秦国之手。因此他决定孤注一掷,向赵王发出援助请求,希望赵国能出兵相救。

赵王得到消息后,经过深思熟虑。他明白上党郡的重要性,它连接赵国腹地,一旦丢失,秦军就会直逼赵都邯郸。但大举出兵也颇费国力,需要慎重考虑。经过权衡利弊,赵王最终下定决心救援上党。他还考虑到这可提升自己的威望,展现仁义风范。于是向秦国发出强硬外交辞令,要秦军退兵。

秦赵两国就上党郡事展开记者谈判。秦国方面,既占领大半郡中城池,自然不肯轻易放弃战果。他们表示至多退回部分城池,其余还要秦军驻守。赵国坚持秦军全部退出上党。双方各不相让,谈判破裂。最终爆发了长平决战。

3、决战长平,双方胶着

前262年,秦赵两军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)展开决战。双方实力相当,胶着厮杀。秦军由白起、王齐率领,赵军则以廉颇为主帅。廉颇采取坚守战术,秦军久攻不下。白起见无法速胜,决定退兵诱敌。赵军主帅换成赵括后,中计主动出击,遭秦军围歼。

时值秋季,长平原上的稻田盛产金黄色稻穗,随风起伏。秦赵双方大军在此会战,场面十分壮观。秦军以白起为主帅,其用兵果决,屡建奇功,令诸侯又敬又惧。赵军由廉颇统率,廉颇深谙兵法,善守不善攻

两军对垒多日,难分胜负。秦军拼尽全力攻城,廉颇指挥守军顽强抵抗。箭如暴雨,石如雹霏。伤亡惨重,但战线胶着。白起见无法速战速决,决心用计。他下令秦军假意后撤,诱使赵军追击。廉颇明白这是诡计,但新主帅赵括不听,坚持出击。结果中计,赵军大败。

4、元气大伤,国运停滞

此役赵国损失巨大,主力尽失。赵国元气受创,国力大衰,退出争霸舞台。长平一战直接导致赵国国运停滞,成为秦国吞并赵国的转折点。此后秦国壮大,最终统一六国。

长平一战,赵国精锐损失殆尽,包括将领在内的伤亡数十万人。可以说赵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。国力和军力暴跌。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。

秦国则凭借长平大捷,声威大震。此后数年间,秦国屡屡侵犯赵国,赵国已无力反击。国势日衰。其他诸侯也见识到秦国实力,不敢轻举妄动。秦国得以迅速统一六国。

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统一六国进程中的关键一仗。战败国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,争霸天下的梦想破灭。赵国仅能勉力保卫国土,最终还是无法逃脱被秦所灭的命运。长平之战堪称拿破仑溃败于滑铁卢,标志着赵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。

二、廉颇退隐,国难当头

长平败局后,廉颇失去重用,前后两次退隐,错过抵御外敌的机会。

1、失势黯然,首次隐退

长平一战,赵王怪罪廉颇,将其撤换,改由赵括统帅。赵括中计后,赵军元气大伤。廉颇预见赵括必败,但无法阻止。战后,廉颇失去重用,心灰意冷,在长平一带隐居。

长平之战以赵军失败告终后,赵王对此感到极为失望和气愤。他认为这场惨败是廉颇作为主帅的责任, 应撤换廉颇,由更有进取心的赵括统帅。

廉颇对赵王此举很不理解。他赵括轻狂鲁莽,必定中计。自己固守有利,出击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。但赵王不听劝告。无奈之下,廉颇只得交出兵权。

果然在赵括接手后,赵军很快便中了秦军设下的埋伏。廉颇无力回天,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训练的赵国大军葬送在长平原上。他心如死灰,对赵王和赵括极为失望。长平一战后,他遁入山野,不问世事,隐居在长平周边。

2、国难当头,燕军南下

前259年,燕王喜见赵国兵败长平,便发兵南侵,意图吞并赵国领土。赵王急召廉颇出山,命其统帅军队抵抗燕军。廉颇勉强就任。

燕赵两国地接壤,素来互相侵扰。燕王一直密切关注赵秦交战局势。当得知赵国主力在长平惨败后,燕王判断时机已到,决心大举南下,趁赵国空虚之机吞占其土地。这样一举可以令燕国实力大增。

赵王获知燕军来犯,顿时人心惶惶。此时的赵国刚遭重创,军力空虚。要抵御燕军南侵显然力有不逮。赵王经过深思熟虑,决定再度起用廉颇,希望他能挽救赵国危局。

廉颇勉强答应了赵王的请求,但他也清楚自己能发挥的作用有限。赵国国势已颓,就算自己全力以赴,也难以扭转局面。但为了守卫家国,廉颇还是奋起应战。

3、少胜多,大胜燕军

接任大将后,廉颇以少胜多,大破燕军,一举扭转被动局面。不仅将燕军击退,廉颇还率军反攻,直逼燕国都城邯郸,迫使燕王求和,赵国取得大胜。此役重新确立了廉颇在军事上的威名与地位。

面对燕军猛攻,廉颇决定退守防御,以逸待劳。他选择在边界险要的螺洛山构筑工事,固守要地。燕军见赵军不出战,也按兵不动。

廉颇在螺洛山据点积蓄实力。待燕军汲礴耗尽后,他才率领万人突袭燕军大营。燕军措不及防,大败而归。廉颇将士气高昂,乘胜追击,一路所向披靡。

最后他乘势攻占燕都邯郸外围,直接威胁邯郸。燕王不得不慌忙求和,答应撤军并献出部分边境城池。赵国借此大获全胜,重新树立军事威望。

廉颇的出色指挥,使赵军能以逸待劳,积蓄力量,然后找准时机反击,从劣势中逆转出优势。他的这场胜利挽救了赵国危局,使赵国避免亡国,重建声威。

4、再度失势,无奈离去

然而,好景不长。前257年,赵悼襄王继位后,对廉颇极度猜忌。廉颇愤而离开赵国,流亡魏国。再次错过为赵国效力的良机。

前257年,赵悼襄王继承王位后,由于年轻多疑,他对功高震主的重臣们很不信任。尤其是军功最为显赫的廉颇,赵王视为心腹大患。为打压廉颇,赵王开始在廉颇背后插手军权,削减廉颇军队。

廉颇非常恼怒赵王的所作所为。他忠心报国,立下汗马功勋,获得军心,却反遭猜忌。廉颇愤而离开赵国,流亡到魏国,不再为赵王效力。

这直接导致赵国在抵御外敌方面实力大减。没有了廉颇坐镇边疆,赵国对秦国的防御空虚了下来。这为日后秦灭赵埋下隐患。可惜赵王迂腐固执,不知珍惜人才。

三、晚景凄凉,死于他乡

流亡魏国期间,赵国再次危急,廉颇应召回国,却因郭开的刻意刁难而病重不治。

1、秦犯赵境,国家存亡

前251年,秦孝文王再次进攻赵国。此时的赵国已经是强弩之末,濒临灭亡。

赵悼襄王不得不再次起用廉颇,希望他能救赵于危难之中。

2、郭开刁难,愤病身亡

赵王派遣郭开前往魏国迎接廉颇。郭开心生不满,故意刁难廉颇。

廉颇勃然大怒,愤而生病。不久病逝在魏国,终年73岁。郭开的刁难直接导致廉颇在异乡离世。

3、望乡止步,不得归期

晚年的廉颇满怀祖国之情,盼望能为赵国尽最后一份力。不想郭开的刁难断了他回国的愿望。

他注定只能远离家国,在异域闭上双眼。廉颇的晚景令人唏嘘不已。

四、风波生涯,功过参半

1、忠诚老臣,屡建奇功

廉颇为人忠诚老实,一生致力于军事,数次立下汗马功劳,是赵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。

2、晚景凄凉,不得善终

然而他晚年屡遭猜忌,又被刻意刁难,最后不得善终,命运多舛,令人痛惜。

3、功过参半,各有缘由

廉颇的功过参半,种种遭遇都与当时环境和身份有关。我们不应过分苛责,而应采取理解、宽容的态度看待。

结语

廉颇和蔺相如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。长平一战过后,两人的命运各有起伏,充满传奇色彩。

廉颇历经波折,最终在异乡结束生命,令人唏嘘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

廉颇,下场,蔺相如,长平,双方,赵王,秦国,赵国,秦军,上党郡,知识科普,廉颇,赵王,秦国,赵国,上党郡

51乐看下载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、全面的关于廉颇,下场,蔺相如,长平,双方,赵王,秦国,赵国,秦军,上党郡,知识科普,廉颇,赵王,秦国,赵国,上党郡内容,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廉颇,下场,蔺相如,长平,双方,赵王,秦国,赵国,秦军,上党郡,知识科普,廉颇,赵王,秦国,赵国,上党郡的热门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