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乐看下载网 > 看历史 > 秦穆公:秦国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君主,却在死前将秦国推入万丈深渊

秦穆公:秦国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君主,却在死前将秦国推入万丈深渊

战国时,自商鞅变法后,秦国实力飙升,屡次击败各大诸侯国,因此秦国声威大震,被中原诸国称之为虎狼之国,还将秦军称之为虎狼之师。

但事实上,从秦国创建一直到商鞅变法之前,秦国由于地处西陲,处在中原与西戎交界地带,被中原视为蛮夷之国,因此在中原各诸侯国中的存在感极低。

秦国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让中原各大诸侯国感到恐惧,扬名天下,其实是在秦穆公时代。

作为一代雄才伟略的君王,秦穆公接手秦国后,向东击败强盛一时的晋国,向西攻灭戎狄部落十余国,秦国疆域扩张上千里,连周天子也派使者祝贺。

一时间,秦国名震天下,诸侯震动,因此,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中,有一种说法就是秦穆公也属于春秋五霸之一。

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雄才伟略的秦君,却在临死前,一项野蛮的制度将秦国推向万丈深渊。

自秦穆公以后,秦国逐渐衰落,一直传到第25代秦君秦孝公时,通过商鞅变法,秦国才再次变得强盛起来。

今天,我们故事的主人公,正是这位雄才伟略的秦君——秦穆公。

在说秦穆公之前,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秦国此前的历史。

太早的传说就不细讲了,秦国祖上在西周王朝有个叫秦非子的人,负责在西部与戎人部落交界的位置养马。

由于他工作尽职尽责,干得非常出色,因此周天子给他封了官儿,到了秦非子的曾孙秦仲时,周天子又赏赐了他一块方圆五十里的地盘,秦人因此得以建国。

但此时的秦国,只能称作秦邑,属于西周的附庸国,地盘也只有方圆五十里,非常小。

最严重的是,由于秦邑处在西周与戎人部落交界地带,因此常年受到戎人的侵袭,秦人为了生存,不得不常年与戎人作战。

然而,秦国成立不足50年,便被戎人攻破城池,直接打灭国了,秦仲也死在了荣戎人手中。

幸运的是,秦仲的五个儿子逃了出来,他们跑到西周王都,向周天子求救,当时是周宣王在位,周宣王知道这事儿后,十分震怒,当即调拨7000王师,交给秦仲的儿子指挥。

秦仲的儿子们带着王师狠狠地砸向了戎人!

秦仲死后,他的君位是传给了长子,也就是秦庄公,秦庄公不忘父仇,一生都在讨伐戎人,死后又传位给弟弟,也就是秦襄公。

虽然秦国在王师的帮助下得以复国,但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一定会经常面临戎人的进攻。

自此以后一百余年时间里,秦人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战中,终于杀出一条血路,打败了戎人,扩大了版图,实力与日俱增。

但秦国毕竟地处西部边陲,常年与戎人打交道,甚至连生活习惯都有些与戎人相似,几乎不参与中原事务,因此也被中原诸侯视作夷狄之地。

彼时的秦国实力很弱,各大诸侯国也从未把秦国当一回事。

一直到周幽王时,由于周幽王宠爱褒姒,将太子姬宜臼废黜,改立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。

宜臼害怕遭到迫害,遂逃往外公申侯的封地,周幽王接着发兵围攻申国。

申侯打不过,正当双方激战时,申国的盟友缯国眼见申国快不行了,当即投降犬戎,并引着犬戎大军向围城的周军发起猛攻,周军大败。

不久之后,犬戎大军攻破西周王都镐京,周幽王战死,犬戎在王畿之地大肆劫掠一番后,扬长而去。

周幽王死后,继任者周平王眼见镐京已经破败不堪,而且王师也没了,王室根本无力抵挡犬戎,于是宣布将都城迁往洛邑。

然而,周平王想去洛邑,手里根本没有军队可以护送,几个比较大的诸侯国也没人愿意派兵护送。

只有少数几个诸侯率兵赶来,秦襄公得知消息后,当即亲率秦军主力加入到护送队伍中,虽然秦襄公在护送队伍中,和其他诸侯比起来,十分寒酸,但他是最卖力的一个。

周平王抵达洛邑后,赏赐功臣,于是便将秦襄公正式封为诸侯,还将昔日的王畿之地,也就是岐山以西分封给秦国作为封地。

秦国创建一百余年,到了这一刻,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诸侯,此前连诸侯都算不上,更别提影响力了。

最关键的是,岐山以西的土地早已被戎人攻占,周平王实际许诺给秦国的封地,还得靠秦人自己去打下来。

此后,秦襄公去世,秦文公继位,并带着秦军一举收复被戎人攻占的土地,由此,秦国得到了昔日西周核心的王畿之地,版图迅速扩大,实力变强,武力上终于可以和中原诸侯大国平起平坐。

虽然秦国的武装力量比较强,但还存在着致命的缺陷。

因为秦国几乎从未参与过中原事务,与中原各大诸侯国的交往也少得可怜,而且常年生活在西陲边境,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习惯和制度。

因此,秦国在文化制度各方面十分落后,跟中原诸侯国比起来,根本就是天壤之别。

文化制度的落后,导致秦人虽然骁勇善战,但几乎从未诞生过高级人才,比如治国安邦的文臣、征战天下的统帅、名将,这种需要文化知识熏陶的高级人才,秦国一个都没有。

这样一来,秦人虽然骁勇,但缺乏能够将他们组织起来,高效管理的人才,秦军虽然善战,但缺乏那种能有效地管理和发挥秦军实力的将才。

换句话说,此时的秦人虽然勇猛,却还停留在莽夫阶段,这在与东方诸侯之间的争斗中是极为不利的。

就这样,一直到秦穆公时,秦国的情况才得到巨大的改观,秦国也因秦穆公而名震诸侯。

但事实上,在秦穆公之前,由于秦国太落后,连历史记载都十分简略,甚至历代君主叫什么名字都无从考证,而这期间中原的历史可谓是十分详细,这就是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。

尽管秦人为了不被灭国,与戎人血战上百年,已经打出一大片地盘,实力也变强,但中原才是古代文明的中心,加上秦国自身文化制度严重落后,也不设置史官,这段时间几乎没什么历史记载。

秦君的位置传到秦穆公时,已经是第9代,此时的西戎已经被秦国打趴,暂时没有能力掀起风浪,加上秦国收复了岐山以西的土地,使得秦国迅速壮大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没有了西部戎人的威胁,秦国开始将目光转向东方,并参与到中原事务当中。

但是,秦国以东是晋国的地盘,秦国如果要把手伸到中原,就必须要经过晋国,因此,如何处理好与晋国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。

而且秦国与晋国接壤,发生武装冲突也是难免的事情,为了缓和与晋国的关系,秦穆公于是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为妻。

这原本是一场政治婚姻,可没想到的是,此举为秦国带来了巨大的收获!

因为晋献公的女儿出嫁时,跟随她入秦的陪嫁奴仆中,有一个高级人才——政治家百里奚。

百里奚原本是虞国的大夫,后来晋献公向虞国借道攻灭虢国,当时百里奚一眼就看穿了晋献公的阴谋,极力劝说虞国的国君,让他不要借道。

可虞国的国君不听,给晋国开放道路,结果晋国灭了虢国后,顺手把虞国也给灭了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假道伐虢”典故。

虞国被灭后,百里奚成了阶下囚,晋献公的女儿嫁给秦穆公时,百里奚也被划归到陪嫁奴仆中,一起随行。

昔日的虞国大夫,一代政治家,如今却成了奴仆,还要跟着去秦国这种中原诸侯印象中的“夷狄之地”,他哪里能忍受这种屈辱,于是半路逃跑,一口气逃到了楚国。

谁知,百里奚运气太差,楚国人发现他之后,竟然认为他是秦国间谍,又把他关进了大牢。

这时,秦穆公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,知道这个逃跑的陪嫁奴仆是百里奚后,顿时喜笑颜开,因为他一直关注中原诸侯的动向,深知百里奚是个高级人才。

所以,秦穆公决定将百里奚从楚国捞回来。

一开始,他原本打算花重金将百里奚赎回,可事后思虑再三,觉得如果花高价的话,会让楚国怀疑他们抓住的是大人物,到时候就更难把他捞回来了。

于是,秦穆公心生一计,以五张羊皮的价码跟楚国人换。

此时的百里奚已经是一大把年纪的老头,楚国抓了他以后,认为用处不大,还要管饭,因此对于秦国用五张羊皮来换百里奚这事儿十分乐意。

就这样,一代贤才百里奚被接到了秦国。

秦穆公见到他后,与之畅谈三天三夜,食则同席,寝则同床,三日过后,秦穆公对百里奚的才能大为敬佩,当场任命他为秦国大夫,掌管国政。

不久之后,百里奚又向秦穆公举荐了另一个贤才——蹇叔,于是蹇叔也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。

后来,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和蹇叔的儿子西乞术都成了秦国大将,是秦军中不可多得的将才。

一场政治婚姻,却意外得到了四个贤才,不得不说,秦穆公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。

有了百里奚和蹇叔的加入,秦国的国政事务被处理得井井有条,秦穆公也得以抽出时间和精力,将目光放在了东边的中原,专心于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和秦国版图扩张。

秦国西部是戎人部落,东部与晋国接壤,要想向东参与中原事务,晋国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。

不过,此时的晋国内部却爆发了一场权力争夺战,秦穆公敏锐地意识到,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!

晋献公宠幸的骊姬,为了自己的儿子能上位,故意陷害晋献公的三个儿子,说他们意图谋害晋献公。

晋献公听信谗言,顿时大怒,事发后,太子申生自尽身亡,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被迫逃亡到其他诸侯国避难。

不久之后,晋献公病死,骊姬的儿子奚齐继位,但晋国大臣不买账,于是联合发动政变,杀了骊姬和奚齐。

奚齐死后,晋国没了国君,政局一时陷入混乱当中。

而秦穆公一直关注着晋国的局势,正好此时逃亡在外的夷吾希望秦穆公能帮助他回晋国夺取君位。

秦穆公当即就答应了,不过这可不是白干活儿,而是有条件的。

夷吾为了获取秦国的助力,秘密与秦穆公协定,如果秦国能帮助夷吾登上君位,到时候他就割让河西八城给秦国 ,以感谢秦穆公的帮助。

公元前651年,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武力支持下,夷吾回到晋国并且成功登上国君之位,是为晋惠公。

谁知,夷吾登上君位后,单方面撕毁了当初和秦穆公的协定,拒绝割让河西八城,惹得秦穆公怒不可遏,秦晋两国的关系瞬间恶化。

几年后,晋国闹饥荒,秦国正好粮食储备十分充沛,无奈之下,晋惠公只好厚着脸皮派使者向秦国求助,希望秦国能将多余的粮食卖给晋国。

这时,秦国大臣公孙枝认为应该给晋国提供粮食援助,我们帮他们渡过难关,晋国人如果知恩图报,就会按约定将河西八城割让给秦国。

如果晋国君臣忘恩负义,那么必然会导致百姓离心离德,没有了百姓的支持,到时候我们再攻打晋国,一定会取胜。

百里奚也十分赞同给晋国提供援助。

但有一个叫丕豹的晋国人,他的父亲丕郑原本是晋国大臣,后来被晋惠公所杀,丕豹便流亡到秦国寻求庇护。

此时的丕豹自然是十分希望打击晋国的,所以他极力反对向晋国提供粮食。

但秦穆公却说:晋国的国君确实十分可恶,但晋国百姓是无罪的。

秦穆公不愧是一代雄才伟略的君主,能说出这番话,足见其胸怀。

就这样,秦国十分大方地将粮食按照正常市场价格卖给了晋国,帮助其渡过了灾荒之年。

可万万没想到的是,晋惠公非但不知道感恩,还恩将仇报!

因为两年后,秦国也爆发了饥荒,此时晋国的粮食储备也十分充足,所以秦穆公赶紧派人到晋国,请求晋国将粮食卖给秦国,好度过这灾荒之年。

谁知,晋惠公竟然忘恩负义,拒绝将粮食卖给秦国。

事发之后,秦穆公十分震怒,原本想出兵教训一下晋惠公,可眼下正在闹灾荒,根本无法发动一场战争。

无奈之下,秦穆公只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,一年之后,秦国终于熬过了这个饥饿的灾年。

当元气逐渐恢复后,秦穆公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兵收拾晋惠公这个忘恩负义的人。

公元前645年,秦穆公发兵大举攻入晋国,三战三捷,晋惠公收到消息后,也亲率大军前往边境抵挡。

双方在“韩原”这个地方展开决战。

不过,尽管秦军骁勇,可跟晋国这种老牌的强大诸侯比起来,还是有差距,两边激战不久,秦军便处于下风,连秦穆公也负了伤,眼见就要被俘虏。

关键时刻,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群野人!

这群野人上来二话不说,直奔围攻秦穆公的晋军就展开厮杀,由于这群野人的出现,让晋军猝不及防,形势急转直下。

紧接着,秦军在野人的帮助下,反败为胜,连晋惠公也给俘虏了。

这群野人是咋回事呢?

据说有一次,秦穆公的一匹宝马走丢了,结果被一群野人给捕杀,准备饱餐一顿马肉,但很快被秦国官吏侦查到。

原本,秦国的官吏是打算将这群野人绳之以法的,但秦穆公决定不追究他们,因为觉得,不能因为牲畜而伤害一群人的性命。

随即,秦穆公不仅赦免了这群野人的罪过,还表示说,如果光吃马肉不喝酒,是会伤身体的,于是又赏赐了这群野人不少好酒。

几年后,这群野人听说秦穆公和晋军大战,他们对秦穆公当年的恩惠感激在心,于是集体出动,赶来助阵,没想到正撞见秦穆公被晋军围攻,于是发生了上面那一幕。

就这样,这场大战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,秦穆公于是将晋惠公押送回秦国。

至于后续如何处置晋惠公这事儿,秦穆公还没回到国都就已经放出狠话,表示要把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宰了祭天。

不过,晋惠公虽然被俘虏了,可围绕着是杀是放,在秦国也引起了争论。

首先就是秦穆公的老婆,她是晋献公的女儿,也是晋惠公的姐姐,自然是不愿看到晋惠公被杀的。

所以,她干脆带着和秦穆公生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,光着脚,身着麻衣,头戴黑巾,登上高台,高台之下堆满柴草,并派人告诉秦穆公,如果杀了晋惠公,她就带着几个孩子自焚。

秦穆公听完,当场就惊呆了,他万万也没想到,老婆大人还有这一手啊.........

无奈之下,秦穆公只是感叹道:我俘虏了晋国的国君凯旋而归,这原本是大喜事,可要是老婆孩子因此丧命,喜事变成丧事,那还有什么意义呢?

此外,秦国朝堂之上,也有不少表示要杀掉晋惠公的声音,毕竟晋惠公当初忘恩负义,秦国对他恨之入骨的人很多。

但大臣公孙枝表示反对!

理由是,晋国是中原老牌的强国,秦国要是真把晋惠公给杀了,只能激起晋国上下的仇恨之心,真要鱼死网破地开战,秦国是没有胜算的。

不如以晋惠公为筹码,逼晋国在核心利益上做出让步。

秦穆公最终认可了公孙枝的建议,于是和晋国展开谈判,最终,晋国同意派遣太子来秦国做人质,并且将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。

就这样,秦国通过一场战争的胜利,获得了河西之地,并且威震诸侯。

此前,秦国一直不被中原各大诸侯重视,也一直处于中原政治的边缘,此战之后,秦国击败了老牌的强国,一举威震天下,成为新崛起的强国,在诸侯中的政治影响力大涨。

韩原之战后,晋国将太子圉派到了秦国充当人质,但秦穆公却破天荒地对太子圉非常好,还把女儿嫁给了他。

事实上,秦穆公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。

太子圉将来会继承晋国的国君之位,如果他成了秦穆公的女婿,将来他继位后,肯定亲秦国,而秦国则可以在晋国内部产生影响力,以便于实现秦国东出的目标。

然而,太子圉并不领情,作为一个中原大国太子,却沦为战败国人质,太子圉的内心对秦国是十分憎恨的。

在秦国待了六年后,公元前638年,当得知晋惠公病重的消息时,为了能赶回晋国抢占先机,继承王位,太子圉选择不辞而别。

他悄悄潜逃出秦国,回到晋国,并在几个月后,晋惠公病逝时,成功继承了晋国君位,是为晋怀公。

消息传出后,秦穆公顿时大怒,这是被人当猴耍了啊。

明明对太子圉那么好,还把女儿嫁给他,可万万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忘恩负义,关键时刻,连声招呼都不打,就自己秘密回国继位。

人质一跑,秦穆公的东出计划以及保持对晋国内部的话语权这些计划全部泡汤。

秦穆公实在咽不下这口气,震怒之下,他决定将晋怀公从国君位置赶下来,换个人上去。

这时,他想到了晋国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,当初重耳被骊姬陷害而被迫逃亡也就算了,谁知骊姬被大臣杀掉后,晋惠公夷吾继位后,作为亲兄弟,非但不接他回国,还派人暗杀他。

这使得重耳对晋惠公恨之入骨,如今晋惠公已死,他自然不愿看到晋惠公的儿子登上大位。

实际上,重耳自己也对那个位置十分感兴趣。

聪明的秦穆公一眼就看出了这一点,于是向重耳抛出了橄榄枝,表示秦国愿意帮助他回国登上国君之位。

就这样,两人一拍即合,当即宣布合作。

两年后,秦国派出500辆战车、2000骑兵、步兵5万,护送重耳回国,并连续击败晋怀公的军队,成功将重耳扶上国君之位,是为晋文公。

所幸的是,晋文公继位后,没有像他的前任那样忘恩负义,而是与秦国结盟,互相交好,秦国也因此得以深度参与中原事务。

不过,这种盟友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,因为秦晋之间在利益分配上出现问题,直接导致了关系破裂。

就在重耳继位的这一年秋季,周王室爆发内乱,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勾结翟人围攻周襄王,周襄王被迫出逃到郑地。

随后,周襄王紧急派人向秦国和晋国通报了情况,两国随即决定出兵帮助周王室平乱。

秦穆公当即亲率大军开进到黄河岸边,准备东渡黄河,以武力帮助周王室平乱,但秦军要想出兵平乱,就必须途经晋国的地盘。

原以为,秦国当初鼎力资助晋文公夺取君位,晋文公会感恩在心,也会给秦国东出中原行方便。

可帮助周王室平乱这种大事,关系重大。

如今的周王室早已大不如前,一旦哪个诸侯国率先平乱,并将周天子迎回洛邑,那绝对是“尊天子以令诸侯”的绝佳机会。

晋文公当然是不愿意放过这种机会的,于是一面派人拒绝秦军过境,并找各种借口劝说秦穆公退兵,另一面则自己亲率晋国军队迅速扑灭了叛乱。

此事过后,晋文公将周天子迎回洛邑,立下了再造王室的大功,同时手握“王令”这张王牌,一时间威望大涨。

而秦国因为无法越过晋国的地盘参与平乱,错失了这次机会,秦穆公虽然懊恼,却也十分无奈。

虽然盟友间发生了一点不快,但双方都没有翻脸,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。

秦穆公和晋文公都有称霸诸侯的野心,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不是晋国,更不是秦国,而是南边的楚国。

因此,想要成就霸业,首先就得打败楚国。

不久之后,秦国出兵攻打楚国的仆从国鄀国,晋文公为了补偿一下秦国,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楚国,于是出兵协助秦国。

楚国眼见自己的小弟被打,自然坐不住,于是派大将斗克、屈御寇率军救援,结果在秦晋联军的打击下,楚军大败,连斗克、屈御寇也被俘虏,鄀国直接被攻灭。

由此,晋楚争霸正式开场!

3年后,楚国发兵攻打宋国,宋国抵挡不住,于是向晋国求救,晋国于是联合秦国进攻亲楚国的曹、卫两国。

就这样,一方以楚国为首,一方以秦晋为首的两股力量迎头相撞。

不久之后,晋国与秦国纠集宋国、齐国组成联军,与楚国在在城濮(今山东濮县南)爆发了一场大决战。

此战,晋文公重耳面对楚国大军,选择退避三舍,楚军大将不听楚王劝告,冒险追击,结果楚军惨败。

这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,由此诞生“退避三舍”的典故,大家可自行查阅,此处不再细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战中,参战主力主要还是晋国军团,秦国虽然派出了精锐部队,但没能直接参战。

所以,此战实际上是晋国一举击败了霸主楚国,直接奠定了晋国的霸业。

战争结束后,晋国无疑成了当时的霸主,而秦穆公虽然深度参与了一回中原事务,可他却高兴不起来。

因为自己忙活了半天,全给晋国做了嫁衣,不仅没能成就秦国霸业,反而促成了晋国称霸诸侯。

因此,对于秦晋之间的盟友关系,秦穆公也开始认真思考,两大诸侯国之间开始渐生嫌隙,裂痕开始扩大。

一年后,晋国联合秦国试图攻灭郑国。

谁知却出了意外!

郑国面对秦晋两大强国联军,当然是抵挡不住的,眼见就要灭国之时,郑国一个传奇人物站了出来。

这个人就是烛之武,他找到秦穆公,慷慨陈词了一番,直接说动秦穆公撤兵。

烛之武跟秦穆公说的话,大概意思就是,如果秦国和晋国联合灭了郑国,那么事后郑国的土地、人口自然也就纳入了晋国版图,这其实是壮大了晋国。

此时的晋国已经很强大,秦国帮着晋国忙活了半天,什么好处也没捞到,结果又会替晋国做了嫁衣,而且晋国作为秦国的邻国,要是进一步变强,对秦国绝对不是什么好事。

虽然秦晋当时还是盟友,但秦穆公是绝对不希望看到邻国过分强大的,而且自从城濮之战后,秦穆公也不愿再替晋国做嫁衣了。

于是,秦穆公当即决定中途退出这场战争,并派驻一支兵力到郑国的国都,协助郑国守城,保住了郑国不被晋国灭掉。

这支留在郑国的秦军,其实是秦穆公的如意算盘,他是故意在郑国留下这么一支武装力量,日后秦国重返中原时,这支军队也好有个接应。

晋文公重耳灭掉郑国的计划由此泡汤,晋国将领十分恼怒,纷纷进言请求半路截杀秦军。

但重耳认为秦穆公对他有恩,而且自己不能再犯之前的晋惠公和晋怀公的错误,与秦国交恶,对晋国绝非好事,于是撤兵回国。

重耳在位期间,虽然秦晋两国渐生嫌隙,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盟友般的友好关系。

但重耳在两年后就去世了。

重耳死后,秦穆公决定灭掉郑国,这样一来,秦国就可以在中原占住一块地盘,称霸诸侯之路也就不远了。

于是,秦穆公决定趁重耳刚死,晋国处于国丧期间,秘密出兵,并且一路绕开晋国区域,专门走荒无人烟的山野道路,直接对郑国来一次奇袭。

再加上郑国还驻扎着一支秦军,可以说,计划十分完美。

但也只是听起来完美而已!

秦穆公做出决定后,秦国的百里奚、蹇叔都表示坚决反对,因为他们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,绕开晋国,但也难以隐藏踪迹,很容易被发现。

而且秦军千里行军,属于疲敝之师,郑国以逸待劳,秦军难以取胜,一旦无法取胜,要想回来,可就要经过晋国的地盘,这么一来,这支秦军估计就回不来了。

而带兵的将领正是百里奚和蹇叔的儿子,因此,这两人劝谏不成后,直接崩溃大哭,因为他们已经可以预料到自己的儿子这一去,怕是要葬身异国了。

但秦穆公不想听他们叨叨,执意派兵奇袭郑国。

结果,秦军行进至滑国时,被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商人察觉出不对劲,弦高一方面假意给秦军送四张牛皮和十二头牛劳军,一面急速派人把消息传回郑国。

郑国收到消息后,当即将驻扎在郑国的那支秦军驱逐,并提前做好了军事防御。

一切准备就绪后,秦军才发现内应没了,行踪也暴露了,再去郑国的话,肯定是没有胜算的,可要是空着手回去,又不好交代。

于是,秦军顺手将滑国给灭了,然后带着战利品撤军,这样好歹出兵一趟,也算拿了点东西回去。

滑国被灭后,晋国很快收到消息,当时在位的是晋襄公,在经过一番讨论后,晋国认为秦国故意趁晋国的国丧期间偷袭郑国,还灭了滑国,实在是不讲道义。

于是,晋国决定教训一下秦国!

经过商讨,晋国决定在秦军回国的必经之路崤山(今河南渑池西)伏击秦军。

不久之后,秦军经过崤山时,天空突然飘起一阵箭雨,秦军当场被射杀无数,随即,晋军从四面杀出,将秦军重重围困。

一番厮杀后,秦军全军覆没,主将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被生擒。

原本,晋襄公是打算处死这三人的,但晋襄公的老爹重耳娶了秦穆公的女儿,她便是如今的文赢夫人。

文赢夫人出面一番劝说后,晋襄公头脑一热,便将三人放跑,不得不说,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,事后反悔想追已经追不上了。

崤山之战是非常重要的一战,此战进一步确立了晋国霸主的地位,也同时遏制了秦国想要东出的野心。

秦国三名主将回到秦国后,秦穆公做了自我检讨,并且重用这三人。

两年后,孟明视奉命率军进攻晋国,结果再一次被打得大败而回。

第二年,秦穆公亲自上场,率领大军东渡黄河,过河后焚烧船只,以示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,秦军上下战意旺盛,晋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,十分冷静,选择了坚壁清野,避敌锋芒。

秦军在晋国境内耀武扬威一番后,直奔崤山,看着那累累白骨,秦穆公不禁老泪纵横,随后下令将这些战死的秦国士兵掩埋,为他们立碑,以表明秦国从未忘记这些为国血战的将士。

干完这些事情后,秦穆公才率军返回秦境。

但自此以后,秦穆公想要向东扩张的激情被晋国浇灭,最关键的是,秦国还不够强大,根本无法与晋国抗衡。

所以,无奈之下,秦穆公只好将向东扩张的目标搁置。

但作为一代雄主,秦穆公是闲不下来的,停止东扩后,秦穆公又把眼光放到了西部。

秦国的西部是西戎部落,西戎与秦国已经打了上百年,一直都是秦国的威胁。

因此,秦穆公决定消除这种威胁!

在此后的日子里,秦穆公向戎人部落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军事打击,短短几年间,经历过争霸中原的秦军迅速攻灭西戎十几个部落国,版图向西扩张上千里。

一时间,秦国称霸西戎,在西部变成了无敌的存在。

一直以来,“攘夷”都被中原视作正义的行动,这也是在为中原解除外部威胁,而秦穆公的攘夷行动,很快在诸侯间传开。

连周天子也派人前来祝贺秦国在“攘夷”行动中取得巨大战果,这相当于是获得了周王室的认可,秦国在中原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。

但秦穆公也老了,将不久于人世。

然而,秦穆公死时,一项残忍的制度,将秦国推向万丈深渊!

这项制度叫做“殉葬”。

殉葬制度怎么会把秦国推向万丈深渊呢?

因为秦国的殉葬和普通殉葬不同,他们不仅要把一些姬妾、奴仆拿来殉葬,还要把一些贤明的大臣也送去殉葬。

秦穆公死后,秦国著名贤臣子车氏的三个儿子:奄息、仲行、鍼虎,也被送到地底下陪葬了。

这种把贤臣也送去殉葬的制度,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!

它直接断送了秦国的人才建设,秦国原本文化制度十分落后,人才队伍十分依赖于从各大诸侯国引进。

此事过后,各大诸侯国再也没有人敢来秦国发展了,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把自己也拉去给君主陪葬呢?

在秦国内部,本来就十分稀少的本土人才,也因此不敢露头,生怕哪天也把自己拉去殉葬了。

就这样,秦穆公时代原本人才济济,但他一死,秦国在文化制度方面的发展犹如昙花一现,就此止步。

自此以后,秦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傲视天下的本土人才,连统兵将领都一度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。

秦国也在此后逐渐走向衰落,到战国开局时,已经十分落后,根本无力与各大诸侯争雄。

后来秦孝公继位后,任用商鞅,实施变法,秦国才逐渐走向强盛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

秦国第,秦仲,秦穆公,诸侯,称霸,西周,君主,秦军,中原,秦人,秦穆公,秦国,秦军,郑国,晋国

51乐看下载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、全面的关于秦国第,秦仲,秦穆公,诸侯,称霸,西周,君主,秦军,中原,秦人,秦穆公,秦国,秦军,郑国,晋国内容,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秦国第,秦仲,秦穆公,诸侯,称霸,西周,君主,秦军,中原,秦人,秦穆公,秦国,秦军,郑国,晋国的热门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