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乐看下载网 > 看历史 > 【漳平史话】 漳平人物春秋 第三辑 乡邦俊彦(4)

【漳平史话】 漳平人物春秋 第三辑 乡邦俊彦(4)

泰安堡创建者许国榜

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漳平市灵地泰安堡的创建者许国榜,字抡豪,是清朝年间漳平县和睦里龟池社易坪村(今漳平市灵地乡易坪村)的一个农民。他生于清雍正十三年(1735),卒于清乾隆五十年(1785),亨年51岁。

许国榜的先祖许淑泗,祖籍德化,是今漳平市灵地乡易坪村许氏开基祖,许国榜是其第十二代子孙。许国榜的父亲许子襄系“乡饮大宾”,生有三子。许国榜排行老大,养育三子一女,分别是长子许伯绥、次子许伯绂、三子许伯绿、女儿许传姑。

据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)易坪村许氏族谱记载:“许国榜天生卓荦,嗜学之人;诗书垂训,教子维殷;箕裘克绍,创业日增;苟完苟美,润屋经营;可佳硕德,专带州宾;立身若此,无忝所称;恭以持己,礼以接人;迈常品慨,奕世芳名。”

许国榜为人豪爽善良,勤耕好学。他开荒垦植,种杉插竹;努力耕作,勤俭节约。他积累了一笔钱财之后,决心要成就一番家业。不久,许国榜靠着他的聪明和魄力,先后购买了大片田地,每年收取大量田租。由于他的辛勤经营,几年间,家资丰殷,富极一方,成为当地声望很高的“州宾”。

那时,易坪村一带土匪盗贼猖獗,为纳祥避邪、守住财产,并使家庭兴旺、福庇一方百姓平安,许国榜决定建造一座坚固的土楼,用以防御匪盗的入侵。

泰安堡全景

清乾隆三十三年(1768),许国榜在易坪村的一处依山傍水、平坦开阔的风水宝地上开始兴建土楼。经过13年的努力,土楼终于建成,许国榜将土楼取名为“泰安堡”,表达了对太平安康的向往。

泰安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

泰安堡是一座前方后抹圆围廊式土楼与厅堂院落综合而成的民居,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。外墙石砌基座厚3.5米,高3米,其上夯筑土墙,上部四周设34个哨窗和射击孔。堡内为合院式建筑群,建有三进楼房和左右护厝,穿斗式木构架。二楼通往三楼的阶梯是一条1.5米宽的环堡回廊。后楼为三层,面阔11间,进深1间,中厅和前厅单层。设有大厅、卧室、书房、粮仓、厨房和水井等,共有50余间房,布局井然,设施俱全。

泰安堡隔扇窗棂及梁枋、垂莲柱等雕刻精美,悬山式瓦顶,层叠错落有致,规模宏伟,是漳平古建筑的一朵奇葩,也是福建省清代民间防御设施和建筑艺术的宝贵文化遗产,更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历史。

泰安堡建成后,许国榜便鼓励儿子出外经商,希望他们到外面去寻求生计,兴家立业。几个儿子听从父亲的教导,便告别父母,到外面谋生。

有一年,年关将至,在福州经商的大儿子许伯绥惦念家中的父母妻儿,就长途跋涉回乡探望。这天,许国榜正坐在泰安堡的栏椅上晒太阳,远远望去,看见村口有一个外地装束模样的人提着行李,戴着帽子向村里走来。

许国榜心想一定是客人来了,热情好客的他便赶紧回屋,换上体面的衣服准备接待远方的客人。待他换好衣服,站在窗口看的时候,才认出原来是外出经商的儿子许伯绥回来了。想到儿子才离家不久就中途回乡,许国榜一怒之下,随手拿起身边的秤砣,向儿子扔了过去,不料秤砣正好砸到许伯绥身上,他当即晕倒在地,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。从那以后,许伯绥便体弱多病并落下残疾,几年后就病死了,年仅29岁。

许国榜对自己的鲁莽行为后悔不已,于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)在泰安堡西面建了一座祠堂,取名“忍和堂”,告诚子孙待人要宽和忍让。几年后,许国榜因丧子之痛染病身亡。许氏族谱记载许国榜“教子维殷”便是这段故事的由来。

泰安堡内景

由于泰安堡内的防御设施齐全,当年每遇匪患,全村的人都躲进泰安堡避难安居。由于土楼内的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,楼墙坚固且预备了许多御敌的石块和土枪土炮,土匪们每次都是无功而返。易坪村的百姓凭借“泰安堡”,躲过了一场场浩劫。

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,泰安堡依然矗立在易坪村的青山绿水间。楼前溪水潺潺,阡陌纵横,楼后丛林叠翠,古木参天。2000年9月,泰安堡被漳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(县)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05年5月,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如今,逢迎盛世的泰安堡,已成为人们休闲观光、访古探幽的旅游胜地,真正实现了堡主许国榜祈盼“国泰民安”的愿望。

澳门同知陈新槐

陈新槐(1717—1795),字贵林,号敬斋,漳平县感化里长荣社高兴乡(今溪南镇官坑村)人。清乾隆壬申(1752)科岁进士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,遵例捐职,选授四川省叙州府筠连县知县,后署四川屏山县知县。乾隆二十九年(1764),任四川成都府崇宁县知县,后又调任四川成都府温江县知县。

陈新槐故居“大呈堂”

乾隆三十六年(1771),擢升广东惠州府连平州知州。乾隆四十一年(1776),任广东省崖州知州兼理分府事。经广东巡抚李质颍向乾隆帝启奏,陈新槐于乾隆四十五年(1780)三月,回任广东惠州府连平牧。乾隆五十年(1785)升任澳门海防军民府同知(正五品)。

捐俸兴修保辖一方

陈新槐在职期间,勤政清廉,亲民教化,政绩卓著。他在各地任职,曾多次安全解饷入京,深受朝廷器重。

在四川任崇宁县知县时,见城垣破损,匪患不断,民不聊生,他带头捐俸筹资重修城墙和城门,又捐俸修建崇宁文庙。在四川任温江县知县时,他又筹资修复县城围墙。

在广东省崖州知州任上,他积极为当地百姓办实事,在海礁上设立航海峰火台(灯塔),积极兴办学校,博得百姓广泛好评。

要隘建塔出谋兴修

相传,乾隆四十三年(1778),陈新槐任崖州知州时,倡建文峰塔。文峰塔位于崖州城东南10公里的深沟营岭的山顶上,那里植被茂密,交通阻断,建塔不易。

李质颖举荐陈新槐的奏折

当时没有人愿意承建,知州陈新槐便请来戏班在山上演戏,让民众欣赏,并规定:看戏不用钱,只要带几块砖上山即可。这些砖就此用来建造文峰塔。

《崖州志》详细记录了文峰塔修建情况。文峰塔因地势之便,矗立在南海边古崖州东路第一要隘的山顶上,后来又成为军事上的烽火台和航海标志。

迁地求良重修学宫

乾隆四十三年(1778),知州陈新槐去学宫拜谒,看到学宫“经营未善”,感叹“海外制度,率如是耶?抑振兴之无其人也?”,希望能够改善当时学宫破陋的现状,并考虑“迁地求良”。

为此,他提议重修学宫,且率先捐款,“士民争先恐后,共捐银六千有奇”。陈新槐将学宫迁到城外东南的位置(即现在的崖城中学)。如此大规模官民捐款修建学宫,是学宫历史上的一件大事。是年,学正陈腾泗作《迁建崖州学宫记》,记录了这件事情。

数代贤良隆恩庆寿

陈新槐母亲邓氏八十大寿,乾隆帝下圣旨为其母祝寿,同时赐封陈新槐父亲陈六轩(字敛文)、祖父陈尓式(字衍大)、曾祖父陈越树为奉政大夫。乾隆帝在圣旨中称赞陈新槐为“循良之最”“亲民之吏端重循良”。当朝左相陈世倌,右相蒋溥,状元于敏中、钱维成、吴鸿赠诗文祝寿。

御赐“宠锡龙章”(皇帝对有功大臣的最高奖赏)精制圣旨盒,高63厘米,宽18厘米,厚10厘米,全部镂空雕刻,顶部中央高耸一炽焰红日,下接正面一条舞龙,盒中心部分嵌一牌匾。牌匾正中上方刻有“圣旨”两个正楷小字,中间浮雕正楷“宠锡龙章”四个字,底座雕双龙戏珠,漆金木刻,工艺精巧。现保存于陈新槐后裔家中。

肩负使命镇守澳门

乾隆皇帝诰封陈新槐

“三代奉政大夫”

乾隆八年(1743),两广总督策楞、按察使潘思榘等向清政府提出:将常驻澳门的官员由副知县升格为副知府。此建议得到清政府的允准。次年(1744),清政府创设了广州府澳门海防军民同知。自此,至宣统三年(1911)清亡。在167年时间里,清政府共任命64任澳门海防军民同知,陈新槐是第14任。

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三年(1785—1788),陈新槐出任澳门海防军民同知,官职正五品。他任职澳门同知期间,“专理澳门夷事务,兼管督捕海防,宣布朝廷之德意,申明国家之典章”。同时,“遇有奸匪窜匿唆诱民夷斗争,盗窃及贩卖人口,私运禁物等,悉归查察办理”,保境安宁,使辖区百姓安居乐业。相国蔡新(1707—1799)对陈新槐有“保固善良,剪除稂莠”的赞语。

乾隆六十年(1795),陈新槐卒于故里官坑,享年79岁。

儒将、孝子刘龙标

刘龙标(1769—1828),字寸田,清朝漳平县居仁里桂林社坂尾乡(今桂林街道下桂林)人。刘龙标身材魁梧,自幼习武,文武双全。清嘉庆六年(1801)辛酉恩科中式武进士,赐蓝翎侍卫,授直隶固关守备。后改任浙江衢州府标左协守备。南宋建炎(1127—1130)年间,北宋宗室护卫高宗赵构南渡时,就已敬奉孔子先师圣像同行。相传,这尊圣像是孔子弟子子贡在孔子墓旁筑室独居时,用黄连木雕刻而成的,十分神圣而宝贵。宋高宗为安置这尊圣像,特地在衢州赐建孔子庙宇供奉。至嘉庆年间,已崇祀700多年。数百年的风雨剥蚀,文庙已梁柱腐朽,残垣断壁。士民议论纷纷,要求尽快重新修建,可惜无人牵头倡捐。

刘龙标到任后,自告奋勇,独自担当重任,亲临深山峡谷,选购优质木料,经数年搬运始至衢州城内。此时,适逢仁宗皇帝颁诏,令各州、府、县重新修建文庙,以尊孔崇儒。于是,刘龙标全力以赴,倡捐修庙。他在紧张训练标营官兵之余,殚精竭虑,不辞劳苦督工修造。文庙建好后,巡抚令勒石纪事,郡守谭瑞东,作长文歌颂刘龙标的功绩和德行,以为后世楷模。

此后,刘龙标又主持修建了衢州的真武殿、赵清献祠、药师庵和华岩寺等寺庙殿宇。在新建的华岩寺中,他还新建了鉴空亭和水月阁两处聚会场所,与文人雅士吟诗作赋,吟咏其间。

衢州城西门外一带督修的沿河路完工之后,刘龙标见衢州至南宋都城临安(今杭州)的水路码头、舟桥,常因山洪暴发而被淹没、冲毁,行人溺水而亡。为此,他又捐资填砌码头、修筑舟桥,使之安全畅达,虽然倾尽自己的俸禄和养廉银,也毫不惋惜。

刘龙标曾代理衢州所辖的江山县的都统。代理期间,见江山县城外河边行人靠摆渡来往两岸,极为不便,又捐俸兴建浮桥一座,以利民众安全往返。该县原有一座文峰塔,倒塌十几年了。士民叹息说,自文峰塔倒了以后,全县文风不振,人才不继。刘龙标又不辞劳苦,倡捐重建。塔建好之后,县里又有了中举之人,士民高兴万分。

刘龙标立在刘氏宗祠的

“御前侍卫府”木匾

刘龙标所创立、关注的都是些有关社稷安定、民众福祉和风气教化的大事。此外,对于安抚兵士、体恤民情等事,他也十分关切。当他告假回乡时,士民纷纷送来礼物,以表感恩之情,他一概婉谢拒收。所属州县子民称颂他是:“宦有令名,清风两袖;归无别况,明月满船。”

刘龙标生性极为孝顺。为侍奉母亲准备的食物和用品,既充足又洁净。每餐进食时,母亲未动箸,他不先吃一口。自他当官以后直至解甲归田,无不以自己的行为准则,告诫那些不孝之子。

刘龙标是一位有儒教风度的将军,又是一位廉洁自律、奉公守法、乐于捐施的清官,还是一位名副其实、令人称颂的孝子。

附录

清道光重修衢州孔氏家庙记

衢之有孔氏家庙也,始于宋绍兴时。其后,屡有迁移。至前明正德间,博士孔承美即西安县儒学旧址建今庙。庙枕峥嵘山北麓,岚气郁蒸,湿蠹易滋。国朝康熙二十一年,博士衍桢集资重修,前制府李公之芳作文记其事,距今百四十年矣。道光元年,长洲谭君瑞东以侍御史来守衢,莅州之始,瞻拜庙庭,见夫栋宇颓朽,瓴甓缺坏,慨然议新之,以来告瀛。瀛曰:郡邑之设学,所以端士习,一民心,为政之本也。矧是家庙者,尤为南邦人士中心所向往乎?爰与学使者杜公堮首捐廉银若干两为之倡,自观察、郡守、丞、令、佐尉,以至司教各官,咸有所助。于是,衢州之五属,暨旁邑士民,皆出钱米、木植诸物,以佐工作,而以衢州镇左营守备刘龙标捐数为最多。合钱一万八千有余串。遂撤旧宇,起新宫,鸠工庀材,是筑是构,门庭层设,垣墉外周。崇圣、报功诸祠亦葺完焉。初,大成殿基址浅隘,蒸湿尤甚;故有思鲁阁,其圮已久,因移建于西偏隙地;而并阁址以为殿。修广深邃,规模益宏;中堂两庑,克就爽垲。经始于元年(1821)十二月,讫工于三年四月。庋书有楹,藏器有库,燎瘗有所,斋宿有房。内外堂宇,无不毕具;翚飞鸟革,顿易旧观。谭君来请,文以记之。

道光三年(1823)岁癸未嘉平谷旦,赐进士及第、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、巡抚浙江等处地方、提督军务兼管盐政楚黄帅承瀛恭撰。

来源:漳平市政协

审核:黄小红

监制:游华东

► 2023年漳平市审判技能竞赛活动圆满结束

► 漳平市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举行

► “传非遗·博好礼”漳平市首届博饼嘉年华活动开幕

漳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召开

► 漳平市举行2023年下半年新兵入伍欢送大会

► 龙岩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群众组暨第九届社区运动会在漳平开赛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

易坪村,许国榜,乾隆,人物,许伯绥,春秋,儿子,泰安堡,漳平,设施,许国榜,刘龙标,许伯绥,陈新槐,泰安堡

51乐看下载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、全面的关于易坪村,许国榜,乾隆,人物,许伯绥,春秋,儿子,泰安堡,漳平,设施,许国榜,刘龙标,许伯绥,陈新槐,泰安堡内容,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易坪村,许国榜,乾隆,人物,许伯绥,春秋,儿子,泰安堡,漳平,设施,许国榜,刘龙标,许伯绥,陈新槐,泰安堡的热门信息。